项目名称 |
砀山县故黄河综合治理工程项目(一阶段) |
|||||||||||
建设单位 |
砀山县水务局(砀山县泓泉水利工程有限公司) |
|||||||||||
法人代表 |
葛建国 |
联系人 |
葛建国 |
|||||||||
通讯地址 |
佛山市南海区桂城街道天佑北路 1 号 |
|||||||||||
联系电话 |
17705577123 |
传真 |
|
邮政编码 |
235300 |
|||||||
建设地点 |
安徽省宿州市砀山县 |
|||||||||||
建设性质 |
改建 |
行业类别及代码 |
/ |
|||||||||
环境影响报告表 名称 |
《砀山县故黄河综合治理工程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 |
|||||||||||
环境影响评价单 位 |
河南金环环境影响评价有限公司 |
|||||||||||
初步设计单位 |
宿州市水利水电建筑勘测设计院 |
|||||||||||
环境影响评价审 批部门 |
砀山县环境保护局 |
文号 |
砀环管[2017]138号 |
时间 |
2017年 5月 25 日 |
|||||||
初步设计审批部 门 |
安徽省水利厅 |
文号 |
皖水基函〔2016〕 1677号 |
时间 |
2016年 12 月 30 日 |
|||||||
环境保护设施设 计单位 |
- |
|||||||||||
环境保护设施施 工单位 |
1.蚌埠市诚信水利工程监理咨询有限公司 2.中水淮河安徽恒信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
|||||||||||
环境保护设施监 理单位 |
1. 蚌埠市诚信水利工程监理咨询有限公司 2.中水淮河安徽恒信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
|||||||||||
投资总概算 (万元) |
13295 |
其中:环保投资 (万元) |
50.2 |
环境保护投资占总投资比例 |
0.38% |
|||||||
实际总投资 (万元) |
12203 |
其中:环保投资 (万元) |
53.32 |
0.44% |
||||||||
设计建设内容(一阶段) |
疏浚工程:拓宽疏浚范围自高潭闸上至林枢纽(3+500~19+170),长度15.67Km。桥梁工程:拆除重建园艺场后桥(13+650)、圣德书院桥(13+830),两座桥的建设规模均为12孔20m。杨庄枢纽工程:新建杨庄枢纽(4+500),包括节制闸、翻水站、船闸等,节制闸规模未10孔10m。防汛道路建设:在高潭闸上至林屯枢纽段两岸新建堤顶道路,其路宽8m,同时沿两岸进行水土保持建设。 |
建设项目开工日期 |
2017 年 6月 |
|||||||||
实际建设内容(一阶段) |
安徽省宿州市砀山县县内黄河故道治理砀高寨潭上-林屯 疏浚工程:拓宽疏浚范围自高潭闸上至林纽纽(3+500~19+170),长度15.67Km。 桥梁工程:拆除重建园艺场后桥(13+650)、圣德书院桥(13+830),两座桥的建设规模均为12孔20m。
|
投入试运行日期 |
2018年 7 月 |
1、项目由来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关于印发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检查及审查要点的通知》(环办〔2015〕113 号)、《关于发布< 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暂行办法>的通知》
(国环规环评〔2017〕4 号)、按照环境保护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的“三同时”制度的要求,为查清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对工程设计文件和环境影响报告表所提出的环境
保护措施和建议的落实情况,调查分析该工程在建设期间对环境已造成的实际影响及可能存在的潜在影响,以便采取有效的环境保护补救和减缓措施,全面做好环境保护工作,为工程环境保护设施竣
工验收提供依据, 因此根据安徽省水利厅《关于砀山县废黄河治理高寨潭至林屯段治理工程初步设计的批复》皖水基函〔2016〕1677号,砀山县水务局(砀山县泓泉水利工程有限公司)委托安徽
振环环境科技有限公司承担砀山县故黄河治理工程项目(一阶段)环境保护验收调查工作。
在建设单位的配合下,安徽振环环境科技有限公司对砀山县故黄河治理工程(一阶段:高寨潭上-林屯枢纽)项目所在地块周边环境状况进行了实施踏勘,对砀山县故黄河治理工程(一阶段:
高寨潭上-林屯枢纽)项目距离较近的环境敏感点、受该工程建设影响的生态恢复状况、工程环保执行情况等方面进行了重点调查,在此基础上编制了《故黄河综合治理工程(一阶段)竣工
环境保护验收调查报告调查表》。
2、项目建设内容
安徽省宿州市砀山县县内黄河故道治理砀高寨潭上-林屯疏浚工程:拓宽疏浚范围自高潭闸上至林纽纽(3+500~19+170),长度15.67Km。拆除重建园艺场后桥(13+650)宿州市砀山县葛集镇001县道Z002路口附近、圣德书院桥(16+830)宿州市砀山县良梨镇027乡道,两座桥的建设规模均为12孔20m。
根据根据《砀山县废黄河高寨潭上至林屯枢纽段治理工程的初步设计审查意见》(安徽省水利厅)及《关于砀山县废黄河高寨潭至林屯段治理工程初步设计的批复》(皖水基函[2016]1667号)砀山县废黄河砀高寨潭上-林屯枢纽段(3+500-19+170)总长度为15.67千米。砀山县故黄河治理工程(一阶段:高寨潭上-林屯枢纽)主要建设拓宽疏浚范围自高潭闸上至林纽纽(3+500~19+170),长度15.67Km。桥梁工程:拆除重建园艺场后桥(13+650)宿州市砀山县葛集镇001县道Z002路口附近、圣德书院桥(16+830)宿州市砀山县良梨镇027乡道,两座桥的建设规模均为12孔20m。同时依据《关于砀山县废黄河治理工程项目立项的批复》:故黄河综合治理工程主要疏浚河槽,实施水系沟通与水源调蓄工程,拓宽疏浚主河道长46.8公里,沟通故道本干水系、兴建本干抽水站、船闸、节制闸等枢纽工程2座,补充抬高蓄水位,配套本干桥梁10座;规划沟通引调水通道,新增和完善闸、站等引堤水口门设施,提高引堤水能力;完善田间灌溉排渠系配套,建设高效节水示范区和发展当地特色瓜果种植。疏浚顺堤河、东洪河、桥梁;建设贯通黄河故道上下游防汛公路87.6公里。
砀山县故黄河综合治理工程项目于 2017 年 6 月委托河南金环环境影响评价有限公司编制《砀山县故黄河综合治理工程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并于2017年 5 月 25 日通过砀山县环境保护局的审批,同意项目选址建设。
由建设单位提供的资料,本项目于 2017年 6月开工建设,于 2018
年 7 月完工。
调查范围 |
噪声:Leq; 生态:临时占地生态恢复情况、绿化建设情况、水土流失治理状况; 固废:产生的固体废物的种类、属性、主要来源及排放量、处置方式等; 其它:项目临时占用土地类型、数量、植被、动植物种类、生态恢复处理措施落实情况及敏感保护目标详细情况和保护措施、设计与施工相符性等。 |
调查因子 |
根据《砀山县故黄河综合治理工程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中的评价内容,结合工程的实际情况,确定本次调查各环境要素的调查因子。 项目施工过程主要的调查因子: ①施工人员产生的生活污水,主要污染物为 CODCr、BOD5、氨氮等。 ②施工扬尘。 ③施工机械噪声、运输车辆行驶噪声。 ④河涌淤泥、建筑垃圾、弃土弃渣、生活垃圾。 ⑤水土流失。 |
环境敏感目标 |
本项目主要环境保护目标是项目周围的环境敏感点,项目附近主要环境保护敏感目标见表 2-1,建设项目敏感点分布图,详见附图 2。
表 2-1 建设项目环境敏感目标 |
|||||||||||||||||||||||||||||||||||||||||||||||||||||||||||||||
调查重点 |
根据项目建设实际情况,本报告调查重点内容主要包括: ①核查实际工程内容及方案设计变更情况。 ②环境敏感目标基本情况及变更情况。 ③实际工程内容及方案设计变更造成的环境影响变化情况。 ④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及其他环境保护规章制度执行情况。 ⑤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及环境影响评价审批文件中提出的主要环境影响。 ⑥环境质量和主要污染因子达标情况。 ⑦环境保护设计文件、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及环境影响评价审批文件中提出的环境保护措施落实情况及其效果、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要求落实情况。 ⑧验证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对污染因子达标情况的预测结果。 ⑨工程环境保护投资情况。 |
1、大气环境质量标准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中二级标准。具体数
值为:
表 3-1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
环境质 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量 与本项目有关的地表水体故黄河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 中IV类水质标准,顺堤河、复新河、文家河、岳庄坝水库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V类水质标准,详见下表。
准 表 3-2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
类别 |
项目 |
IV类标准值(mg/L) |
V类标准值(mg/L) |
地 表 水 |
pH |
6~9 |
6~9 |
COD |
≤30 |
≤40 |
|
BOD5 |
≤6 |
≤10 |
|
NH3-N |
≤1.5 |
≤2.0 |
|
TP |
≤0.3 |
≤0.4 |
3、声环境质量标准
根据环评文件,本验收项目所在区域属于 2 类功能区,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
(GB3096-2008)中的 2 类标准,详见表 3-3。
表 3-3 《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
类 别 |
昼 间(6:00~22:00) |
夜 间(22:00~6:00) |
2 类 |
60dB(A) |
50dB(A) |
|
4 底泥标准 评价区域底泥执行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二级标准,详见下表。 表 3-4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
|
|||||||||||||||||||||||||||||||
污染物排放标准 |
1、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项目施工期废气排放执行《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2级标准要求,标准值见下表。 表 3-5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 16297-1996)
2、噪声排放标准 本项目施工期噪声排放执行《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具体噪声执行值见下表。 表3-6 噪声排放标准 单位:dB(A)
3、固废 本项目固废执行《一般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所污染控制标准》(GB15899-2001)及其2013年修改单中的相关规定。 |
总量控制指标 |
砀山县故黄河治理工程(一阶段:高寨潭上-林屯枢纽)项目施工期的环境影响是暂时的,随着项目的竣工而结束,营运期无废气、废水产生,因此不需设总量控制指标。 |
项目名称 |
砀山县故黄河综合治理工程项目(一阶段) |
项目地理位置 (附地理位置图) |
安徽省宿州市砀山县高寨潭上-林屯枢纽 |
主要工程内容及规模: 根据《砀山县故黄河综合治理工程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砀山县故黄河治理工程(一阶段:高寨潭上-林屯枢纽)项目的工程内容及规模为: 1、建设内容和工程规模 黄河故道在宿州市砀山县境内河段,当地称为故黄河,河道穿越县境中北部,长度47km。现状南北大堤之间宽度约9km,与两侧地面高差6~8m,是一条地上悬河,形成堤内堤外两大冲积平原的地貌景观。故黄河西起砀山县官庄镇下河陈庄,流经官庄、玄庙、周寨、砀城、葛集、良梨及唐寨7个乡镇,至高寨潭向东北由丰县大沙河流入昭阳湖,与萧县境内河段已不贯通,现属南四湖水系。流域西北部略高,东南部较低,地面自然坡降一般在1/5000左右。建国之后,砀山县利用各种资金渠道,对故黄河进行过几次局部治理。1995年疏浚了砀丰路至林屯段河道,长度6km;1996年疏浚了砀葛路公路桥以下0.8km以及砀丰路公路桥以上约1km河道。上述治理,河道底宽均为100m。1983年在上游兴建了岳庄坝水库,设计总库容2815万m3,是宿州市唯一的一座中型水库。桥梁3座(砀单公路桥、砀丰公路桥、砀葛公路桥)。现状已治理河段水面宽阔,清新宜人,未治理河段大多已无河形,河床出露,当地百姓于其上栽种果树,夏季时因排水不畅淹死果树的现象时有发生。 2014年3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专程考察了河南省兰考县明清黄河故道的起点。2015年3月全国“两会”期间,李克强总理在参加江苏代表团讨论时指出,“由于历史上黄河改道等客观因素,以徐州为中心的淮海地区,包括苏北、鲁西南、豫东、皖北这块地区,一直都是相对比较贫困的地区,也是革命老区。对淮海地区的发展,我们确实应该给予高度重视。”为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的重要指示和要求,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组织课题组对明清黄河故道淤泛区域的综合整治与开发开展专题调研,形成报告上报,李克强总理批示,“请发改委会同有关部门阅研”,由此对黄河故道进行综合治理提上了日程。南水北调东线补充规划中,也将砀山县列为水源补给区,计划经过丰县大沙河,每年给予砀山县1亿m3水量,调蓄区即为砀山县故黄河。砀山县境内河段成为治理洼地,迫切需要综合治理。 本次验收为工程一阶段工程任务是将高寨潭上-林屯枢纽的黄河的治理工程,保障人民群众正常生产生活、生产财产安全、社会稳定和经济持续发展。 工程规模: (1)拓宽疏浚范围自高潭闸上至林纽纽(3+500~19+170),长度15.67Km。 本工程治理河段需要切滩疏浚,施工时,陆上干地采用挖掘机开挖自卸汽车运输施工,带水淤泥开挖采用水力冲挖泥浆泵配合推土机施工,疏浚土方除用于堤防加高培厚外,其余弃土沿两侧堤后堆放。 河道设计断面: 1、纵断面设计 根据拟治理段河道的地形、地貌、及建筑物分布综合确定河道各节点的设计水位,设计河底高程主要根据设计排涝水位、河道沿程淤积情况、地质条件、现状河底高程、河流形态以及设计流量经试算综合确定。本段河道现状底高程为38.5~40.5m,河道底部自然纵向坡比约为1:10000。根据南水北调东线补充规划,故黄河作为向砀山县城的输水河道和调蓄空间,对提高砀山县水资源综合配置能力具有重要战略意义。本次设计,河道底高程由排涝及引、调水任务综合确定,下游丰县大沙河省界节点处河底高程为38.5m,统筹考虑上、下游情况,与业主单位沟通之后,确定本段河道采用平底方案,河道底高程为38.50m,河道底宽因河就势,一般不低于150m。 2、横断面设计 根据各段河道特性、地质条件及现有河道边坡情况,按拟定的设计排涝流量、水位及设计河底高程,经过试算确定疏浚河段的横断面,河道疏浚断面型式均采用梯形断面。在河道底高程确定的情况下,对于梯形断面来说,断面的设计要素主要有河道底宽、设计边坡和中间平台高程及宽度。 设计底高程参考现状河底高程和地形确定,设计边坡依据地质和河道深度情况确定,根据各节点设计流量、底高程、边坡和设计河道纵坡降,利用明渠恒定非均匀流公式计算出。
图1 河道典型横断面图
(2) 桥梁工程:拆除重建园艺场后桥(13+650)宿州市砀山县葛集镇001县道Z002路口附近、圣德书院桥(16+830)宿州市砀山县良梨镇027乡道,两座桥的建设规模均为12孔20m。 主要施工方案: 项目桥梁为20m T型梁桥,钢筋砼柱墩结构。施工控制环节为灌注桩的施工,空心板预制、张拉、安装。 (1)准备场地、测量放线:测量放线,根据设计图纸用经纬仪(或全站仪)现场进行桩位精确放样,在桩中心位置钉以木桩,并设护桩,放线后由主管技术人员进行复核,施工中护桩要妥善看管,不得移位和丢失。 (2)埋设护筒 护筒因考虑多次周转,采用3-10mm钢扳制成,护筒内径,使用旋转钻机时比桩径大10-20cm,使用冲击钻时比桩径大20-30cm,护筒宜高出地面0.3-0.5m。 (3)钻孔灌注桩施工 将钻机调平对准钻孔,把钻头吊起徐徐放人护筒内,对正桩位,启动泥浆泵和转盘,等泥浆输到孔内一定数量后,方可开始钻孔。具有导向装置的钻机开钻时,应慢速推进,待导向部位全部钻进土层后,方可全速钻进。 钻孔应连续进行,不得间断,视土质及钻进部位调整钻进速度。开始钻进及护筒刃脚部位或砂层、卵砾石层中时,应低档慢速钻进。钻进过程中,要确保泥浆水头高度高出孔外水位0.5m以上,泥浆如有损失、漏失,应及时补充,并采取堵漏措施。钻进过程中,每进2-3m应检查孔径、竖直度,在泥浆池捞取钻渣,以便和设计地质资料核对。 钻进时,为减少扩孔、弯孔和斜孔,应采用减压法钻进,使钻杆维持垂直状态,使钻头平稳回转。 钢筋笼骨架,骨架一般分段焊接,长度由起吊设备的高度控制,钢筋笼的接长,可采用搭接焊或套管冷挤压连接等方法,钢筋笼安放要牢固,以防在砼浇筑过程中钢筋笼浮起,钢筋笼周边要安放砼保护层垫块。 水下砼采用导管法进行灌注,导管内径一般为25-35cm,导管使用前要进行闭水试验(水密、承压、接头抗拉),合格的导管才能使用,导管应居中稳步沉放,不能接触到钢筋笼,以免导管在提升中将钢筋笼提起,每根导管内的水下砼浇筑工作,应在该导管首批砼初凝前完成,否则应掺入缓凝剂,推迟初凝时间。 砼的坍落度应满足设计要求,砼浇筑应连续进行,为保证桩的质量,应留比桩顶标高出0.5-1.0m左右的桩头,处于干处的桩头,可在砼初凝后,终凝前清除。 技术人员应对钻孔灌注桩各项原始记录及时进行整理签认。
|
2、工程主要建设情况: 表4-1 故黄河规划成果表
备注:其中12+000~11+000段,公路两侧500m范围河底宽为300m。
表4-2 桥梁规划设计成果表
|
|
实际工程量及工程建设变化情况,说明工程变化原因: 本项目的实际工程量: 本期工程实际建设内容为高寨潭上-林屯枢纽的黄河的治理工程整治总长度 15.67千 米主要建设:拓宽疏浚范围自高潭闸上至林纽纽(3+500~19+170),长度15.67Km。桥梁工程:拆除重建园艺场后桥(13+650)宿州市砀山县葛集镇001县道Z002路口附近、圣德书院桥(16+830)宿州市砀山县良梨镇027乡道,两座桥的建设规模均为12孔20m。实际工程量与环评基本相符,部分依据现场河道情况做了相应的调整。 (1)河道疏浚长度15.67千米,经过试算确定疏浚河段的横断面,河道疏浚断面型式均采用梯形断面。 (2)河道两边清除干净,老堤身结合面削成小于1:3缓坡,再将表面刨毛以利填土结合。 (3)项目桥梁为20m T型梁桥,钢筋砼柱墩结构。 (4)建桥时部分地区需要围堰:进行围堰选点分别位于林屯桥处(19+200东)、圣德书院桥(16+830西)
|
实际工程量与环评规划的变化情况: 本期项目实际工程量为本期工程实际建设内容为高寨潭上-林屯枢纽的黄河的治理工程整治总长度 15.67千 米主要为拓宽疏浚范围自高潭闸上至林纽纽(3+500~19+170),长度15.67Km。拆除重建园艺场后桥(13+650)宿州市砀山县葛集镇001县道Z002路口附近、圣德书院桥(16+830)宿州市砀山县良梨镇027乡道,两座桥的建设规模均为12孔20m。未完成建设杨庄枢纽工程:新建杨庄枢纽(4+500),包括节制闸、翻水站、船闸等,节制闸规模10孔10m。 防汛道路建设:在高潭闸上至林屯枢纽段两岸新建堤顶道路,其路宽8m,同时沿两岸进行水土保持建设。 实际工程量与环评审批工程量一致,主要变化为根据实际情况作出了相应调整: (1) 未建设杨庄枢纽(4+500),包括节制闸、翻水站、船闸等,节制闸规模10孔10米。 (2) 未建设防汛防汛道路建设:在高潭闸至上林屯枢纽两岸新建堤顶道路,其道路宽8m,同时沿两岸进行水土保持建设。 项目实际工程量与初期规划中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为:本期验收的项目主要为砀山县故黄河综合治理项目(一阶段),方案的不断筛选,以及施工需要按计划一步步实施。项目在建设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做出了一定变化。本项目工程实际建设内容与环评文件相比,无增加对环境造成重大影响的建设内容,对环境的影响低。 |
生产工艺流程(附流程图): 砀山县故黄河治理工程(一阶段:高寨潭上-林屯枢纽)项目主要为水利建设项目,非生产性项目。污染影响时段主要为施工期和运营期,其基本工序及污染工艺流程,如下图所
|
工程占地及平面布置(附图): 砀山县故黄河治理工程(一阶段:高寨潭上-林屯枢纽)项目总投资为12203万元,主要建设内容砀山县故黄河治理工程(一阶段:高寨潭上-林屯枢纽)对项目实际工程量为本期工程实际建设内容为高寨潭上-林屯枢纽的黄河的治理工程整治总长度 15.67千 米主要为拓宽疏浚范围自高潭闸上至林纽纽(3+500~19+170),长度15.67Km。桥梁工程:拆除重建园艺场后桥(13+650)宿州市砀山县葛集镇001县道Z002路口附近、圣德书院桥(16+830)宿州市砀山县良梨镇027乡道,两座桥的建设规模均为12孔20m。总平面布置图详见附图 3。 |
工程环境保护投资明细 砀山县故黄河治理工程(一阶段:高寨潭上-林屯枢纽),总投资为12203 万元,,环保投资为53.32万元,环保投资占总投资比例为 0.44%。
表 4-5 本项目环保投资明细一览表 |
与项目有关的生态破坏和污染物排放、主要环境问题及环境保护措施 1、与项目有关的生态破坏和污染物排放 施工期,建设项目对环境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占用土地,改变土地原有的植被情况;建设过程中会产生扬尘、生活污水、建筑垃圾弃土、淤泥、生活垃圾和噪声等。 2、主要环境问题 施工期的主要环境问题有: (1)废气:项目施工期大气污染物主要来自土地平整、建筑垃圾搬运、露天堆场的风力扬尘、土石方和建筑材料运输所产生的道路扬尘以及排放的机械设备尾气; (2)废水:项目施工期废水主要施工人员的生活污水和建筑废水; (3)噪声:项目施工期噪声主要来自施工机械噪声、施工作业噪声和运输车辆噪声; (4)固体废物:项目施工期的固废主要有施工人员产生的生活垃圾和各种建筑垃圾。
3、环境保护设施 (1)在施工期,建设项目采取的环境保护措施有: ①施工期废水处理措施 本项目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后上清液回用于生产,沉淀物定期清掏用作周边农田肥料。项目施工过程产生的泥浆废水经临时沉砂池沉淀等处理后,回用于施工现场的防尘及其它建筑环节。 ②施工期废气处理措施 l 施工现场配备简易洒水工具,对施工道路、场地定时洒水。 l 施工现场土方作业采取防止扬尘措施,从事土方、渣土和施工垃圾运输时采用密闭式运输车辆或采取覆盖措施;施工机械出场时对车轮洒水。 l 施工现场对易飞扬的细颗粒建筑材料密闭存放或进行覆盖等。 l 施工过程产生的建筑垃圾、土方集中堆放,并采取覆盖、围蔽等措施。 l 及时清运淤泥,减少淤泥臭气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③施工期噪声防治措施 l 合理安排工期,将建筑施工环境噪声危害降到最低程度。 l 施工期间,接受城管部门的监督 检查,按照《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GB12523-2011)的规定采取有效减振降噪措施,不干扰周边居民休息。 l 施工中减少设备共同运行的时间,汽车进出禁止鸣笛,以降低噪声污染。 |
l 项目采用低噪音设备,不采用国家已经明文淘汰的机械设备。对高噪声机械采取降噪措施。项目对施工时间进行严格要求,严禁在中午 12:00-14:00 和夜间 20:00-次日 8:00 施工。 ④固体废弃物处置措施 项目施工期建筑垃圾由专业回收单位统一回收处置;生活垃圾统一收集后由环卫部门处置;形成弃方及淤泥由施工单位负责外运至指定地点处理。 (3) 在运营期,所采取的环境保护措施有: 加强管理,定期清除河涌中的垃圾和淤泥泥。 对两岸的施工期破坏的植被尽快的恢复。 |
环境影响评价的主要环境影响预测及结论(生态、声、大气、水、固体废物等) 根据河南金环环境影响评价公司编制的《砀山县故黄河综合治理工程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主要环境影响预测及实际预防措施 一、施工期环境影响分析及防制方法 (1)废气污染源分析及相应处理措施 ① 施工扬尘 施工期废气污染源主要为土建工程、基础开挖等产生的扬尘污染、运输过程产生的尾气等。扬尘污染造成大气中TSP值增高,施工扬尘的起尘量与许多因素有关。影响起尘量的因素包括:管网开挖起尘量、施工渣土堆场起尘量、弃土外运装载起尘量以及起尘高度、采取的防护措施、空气湿度、风速等因素有关。根据施工场地调查,在不采取任何环保措施的情况下,施工现场对周围环境的影响较严重,扬尘影响范围多在主导风向的下风向100m以内,被影响的地区TSP浓度最高值可达4.0mg/m3。 ② 施工机械设备以及车辆排放的尾气 施工时柴油机及各种动力机械(如载重汽车等)产生的尾气会产生一定的污染,尾气中所含的有害物质主要是CO、THC、NOx等,属无组织排放。 工程施工期消耗柴油量约30L/d。根据《环境统计手册》,以柴油为原料的载重汽车污染物排放系数详见下表。 表5-1 柴油机动车辆污染物排放系数
经计算,工程施工机械设备以及车辆排放的尾气污染物排放源强为:CO 0.81kg/d;THC 0.13kg/d;NOx 1.33kg/d。施工期总排放量为CO 0.8748t;THC 0.1404t;NOx 1.4364t。 ③ 柴油发电机烟气 施工期采用柴油发电机组供电,柴油发电机组产生的污染物主要为SO2、NOx和烟尘,污染物排放执行《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中二级排放标准。 当空气过剩系数为1时,1kg柴油产生的烟气量约为11Nm3。一般柴油发电机空气过剩系数为1.8,则发电机每燃烧1kg柴油产生的烟气量为11×1.8≈20Nm3。单位油耗量以212.5g/kWh计,发电机组运行污染物排放系数为:SO2 4g/L;NOx 2.56g/L;烟尘 0.714g/L。 本项目柴油发电机功率为400kW,为减小污染均选用使用优质轻质柴油(密度0.84kg/L,含硫率<0.2%),耗油量85kg/h(约合101L/h)。运行时污染物排放源强详见下表。 表5-2 柴油发电机污染物排放状况
由上表可知污染物排出状况,均在限制范围内,对周围的环境空气影响不大。 ④ 淤泥恶臭 本项目河道清淤产生的淤泥,设置淤泥临时防渗堆场,淤泥通过自然通风干燥后,用于沿岸绿化种植植被。淤泥在临时堆场堆放时会产生恶臭气体,臭气强度影响如下: 表5-3 底泥臭气强度影响距离
由上表可知,淤泥临时堆放区100m范围内恶臭会对居民生活等造成一定的影响。本项目临时堆放区均设置在河道周边开阔空旷地带,距离最近敏感目标约200m,淤泥恶臭对周边环境影响不大。 (2)废水污染源分析 施工期废水主要是来自施工废水、施工人员的生活污水等。施工废水包括开挖产生的泥浆水、机械设备运转的冷却水和洗涤水;生活污水包括施工人员的盥洗水;暴雨地表径流冲刷浮土、建筑砂石、垃圾、弃土、不但会夹带大量泥沙,而且会携带油类、水泥和化学品等种类污染物。 ① 坑基排水 施工期河道开挖等活动将产生坑基排水,本工程采用污水泵排水。坑基水产生量与降水量、河道现存水量以及河道开挖涌水量有关。根据建设单位的实际情况,场区地下水类型为潜水,受大气降水及区域水文地质的补给,本工程坑基排水量较小无重大影响。 项目坑基水产生量受气候、降水量、河道现存水量以及开挖涌水量等多方面因素影响,很难进行定量计算。坑基排水结合污水泵抽吸至沉淀池,澄清液回用于物料拌合等施工工艺环节,不会对区域地表水以及地下水造成污染。 ② 施工废水 施工作业废水主要有设备清洗废水、建筑施工骨料冲洗废水、混凝土养护废水、洗车废水等含泥浆废水。项目临时施工场地平均日用水量约15m3/d,施工天数以1080天计,施工期总用水量16200m3,施工废水产生系数以0.2计,约3240m3,主要污染物为SS,平均浓度约为400mg/L,则总产生量为1.296t。施工废水经沉淀池沉淀后,回用于施工场地洒水降尘,不外排。 项目施工期主要道路将采用砼硬化路面,场地四周将敷设排水沟(管),并修建临时沉淀池,含SS、微量机油的雨水以及进出施工场地的车辆清洗废水排入沉淀池进行沉淀澄清处理后回用。此外,在施工期的打桩阶段会产生一定量的泥浆水,肆意排放会造成周边河道的堵塞。废水必须排入沉淀池进行沉淀澄清处理后回用,没有随意排放。 ③ 淤泥渗滤液 项目淤泥临时堆场因淤泥含水率较高,在自然干化过程中会有渗滤液产生,淤泥干化过程跟施工期风力条件和空气湿度有关,渗滤液产生量较难估计。由于淤泥堆场设置在河道空旷地带,通风效果好,淤泥干化较快,渗滤液产生量较少,不做定量分析。施工单位已在临时堆场四周设置集水沟渠和防渗沉淀池,渗滤液经集水沟渠收集后进入防渗沉淀池处理,上清液用于施工现场洒水降尘,没有排入河道。 ④ 施工人员生活污水 生活污水与施工人数有关,主要污染物为COD、NH3-N、SS等。 施工高峰时施工人数以100人计,生活用水量按50L/人·d计,则生活用水量为5m3/d。生活废水产生系数以0.8计,则施工期生活污水产生量为4m3/d,总产生量为4320m3。本项目施工场地设置化粪池和防渗旱厕,生活污水排入化粪池中,经沤肥后定期由当地农民清掏用作农肥施用,不外排。 (3)噪声 施工期主要噪声源为河道开挖、交叉建筑物施工和运输车辆产生的噪声等。施工期声环境评价标准执行《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GB12523-2011),经预测计算,施工期间主要施工设备噪声达到施工场界限值的距离见下表。
表5-4 主要施工设备噪声达到施工场界限值的距离
由上表计算结果可知,白天施工机械噪声值超过施工场界限值的范围为14.1~56.2m;夜间施工机械噪声值在距离140.9~316.2m以外能达到施工场界噪声限值。即昼间影响范围14.1~56.2m,夜间影响范围140.9~316.2m。 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往往是多种机械同时工作,各种噪声源辐射的相互叠加,噪声级将有所提高,因目前难以确定各种施工机械的组合情况,故对施工机械组合后的综合噪声影响不作定量计算,仅考虑单一施工机械运行的噪声影响。若几种施工机械或多台施工机械同时作业,因噪声的叠加影响,施工机械距施工场界的距离应更远一些,施工噪声主要影响施工区,施工期结束后该噪声影响将不复存在。 根据前述分析,施工期施工场地300m范围内环境敏感目标及声环境影响预测详见下表。 表5-5 施工期距施工场地300m范围内环境敏感目标及声环境影响预测
由上表可知,项目施工期对周边敏感目标最大贡献值约56.5dB(A),可保证施工期噪声达标排放,并使声环境敏感目标满足相应功能区要求。项目施工严格要求在工时间 施工的作业时间严格限制在 8 时至 12 时,14 时至 20 时;项目采用了低噪音设备和工艺,避免多台设备同时施工;对产生噪声机械采取降噪措施。 (4)固体废物 ① 河道工程:工程产生的弃土(渣)和河道开挖产生的淤泥堆放到指定的弃土场,临时弃土场选择在河道附近,用于后期土方回填,以避免长距离运输带来的工作不便及污染。由于弃土场土壤在施工过程中将被开挖土方覆盖,土壤利用方式将发生部分变化,弃土结束后,将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复垦、植草或造景。由于土地利用方式发生变化,将被改造成为林业或农业等生态用地,但不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因此固体废物对周围环境的影响较小。本工程各弃土场距周边民居均较远,最近距离约200m,对周边环境影响较小。 根据前述主要工程量分析,本项目土石方平衡情况如下: 表5-6 项目土石方平衡表
综上,本工程挖方4672万m3,其中1999.24万m3土方用于堤防加培回填、绿化种植用土、垫高地面等,弃土共计1746.04万m3,运至工程区以外指定区域堆放。河道疏浚淤泥总量322.56万m3,不适宜填筑或者垫高地面,通过自然通风干燥后,全部用于沿岸绿化种植植被,并严格按照水土保持方案有关要求进行防护措施设计。 项目修建水闸、护岸、围挡等建设过程会产生建筑垃圾,根据类比调查,该类型工程施工期间建筑垃圾的产生量平均约为1000kg/d,整个施工期产生量约360t。 施工人员生活垃圾产生量按每人每日0.2kg计,则施工人员在施工期间共产生生活垃圾约0.072t,委托环卫部门及时清运。 (5)生态影响 本项目在施工建设过程中将不可避免的对周围生态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施工过程中,人为工程建设活动如前期的土地平整、施工机械和施工人员的进驻、占用土地、河道拓宽开挖等都会造成局部区域的地表植被破坏,产生一定程度的水土流失。施工围堰和河道疏浚、清淤以及清除阻水障碍物时,会对水体及水生生物产生短时不利影响。 ① 水土流失 本项目水土流失和植被破坏主要出现在施工期开挖和弃土区占用了地表,扰动了部分土地面积,毁坏植被和耕地,从而引起植被破坏和水土流失。根据《安徽省水土保持补偿费、水土流失防治费收缴标准和使用管理办法》通知中的有关规定,在工程建设施工期占用的土地类型为水田、旱地、荒草地,其面积纳入破坏水土保持实施范畴,但现状水面占地不纳入水土保持实施范畴。 ② 生态破坏 项目所在区域地表植被现状主要以杂草、灌木、乔木为主;地表动物主要为昆虫、鸟类、鼠类等,不涉及名木古树和珍稀濒危物种。施工期间,工程建设扰动了原有地貌,破坏了原有植被和土壤结构,会对局部地区生态环境产生一定的不利影响。 (6)施工期固体废物处理情况 本验收项目施工现场及运输道路每天定期洒水,项目施工现场的扬尘得到有效控制; 工地运料车辆采取覆盖措施,进出工地时将车身、轮胎冲洗干净;项目合理设置建筑物料、建筑废料堆放场,采取了定期喷水、覆盖、压实等,并及时清运;没有焚烧建筑废料;清扫路面积尘先洒水,防止扬尘。对于用剩建筑材料集中收集后出售,没用的建筑垃圾定点堆放施工完成后集中收集清理,对清挖出来的淤泥,及时清理降低其臭味对周边环境的影响,淤泥可用作农田肥料,及周边河堤绿化肥料用。 (7)施工期结论 总体而言,项目施工期环境影响是暂时的,只要施工单位文明施工,并采取适当治理措施,使污染物的影响降到最低限度,以降低建设项目施工所带来的环境影响,则施工期环境影响并不明显。
二 营运期污染源分析 本项目为河道整治工程,营运期环境影响较小,主要为沿河道路车辆噪声以及通车桥梁初期雨水排放等,对环境影响较小。 (1)噪声 主要为沿河道路及桥梁的车辆噪声,影响较小。 (2)固体废物 河道改造工程竣工后,河道沿线将形成绿色长廊、景观生态,是人们休闲的理想之地。人群休闲活动不可避免的会产生生活垃圾,应在河道沿线按照合理距离设置垃圾桶,树立环保警示牌,提醒群众爱护环境、保护环境,并委托环卫部门对生活垃圾进行及时的收集清运,确保环境状态良好。 (3)初期雨水 由雨水形成的地面径流是对地表和地下水体的再次污染源,降落到地面之前的雨水,由于是对大气的淋洗,其含有的杂质主要是空气中的尘埃和大气污染物。其中SS和COD比例最高,其他污染物浓度均较低。 通常,影响雨水污染负荷的因素包括:降雨强度、降雨量、降雨历时、晴天累计天数、交通量、车型种类、路面清洁情况等。其中,降雨强度决定对路面的冲淋强度,降雨量决定雨水污染负荷,晴天累计天数及路面清洁情况决定路面上残留污染物累计的数量,交通量及车型种类决定着降雨期间活动污染源的强度。 综上所述,地面径流的排污规律是:初期路面径流的污染量在总污染量中占绝对数量值,对地表河流的水质影响是严重的;随着降雨量的增加,路面污染物数量减少,路面径流对环境的污染程度就会大大减轻。而把所有降雨形成的路面径流全部收集起来进行处理是不现实的,也是不必要的。只要能将初期雨水收集起来并进行处理,中后期的雨水仍可直接排入周围水体,即可达到改善水体环境的目的。 路面排水系统一般由边沟、排水沟、截水沟、急流槽、涵洞及沿线自然沟渠等组成,路面径流通过排水系统汇集后流入农业灌溉沟渠、天然沟渠或河流。为了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可以利用沿线的低洼地块、施工时的取土坑等不良地块修建初期雨水调节沉淀池。降雨初期,路面径流排入雨水调节池,当降雨量超过设计标准时,雨水可直接排入周围水体。这样初期地面径流就被收集起来,经处理后排入周围水体,从而可大大减少对水环境的污染。 项目通车桥梁和堤坝均设置排水边沟,路面初期雨水经收集后进入初期雨水调节沉淀池,经处理后就近排入河道。初期雨水经收集沉淀处理后,SS等污染物含量可有效降低,对水环境影响较小。
|
各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审批意见(国家、省、行业) 砀山县环境保护局同意《砀山县故黄河综合治理工程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的评价内容和评价结论,同意该项目建设。具体审批意见如下: 砀山县水务局拟在黄河横穿砀山县中北部,西起官庄坝镇下河陈庄,流经砀山官庄坝镇、玄庙镇、周寨镇、砀城镇、良梨镇及唐寨镇,东至葛集镇、蟠龙集投资建设的砀山县故黄河综合治理工程项目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同意建设。 建设单位在建设过程中要按照环评要求,认真落实对废水、废气、噪声、固废所采取的防治措施,做到符合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 |
项目 阶段 |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表及审批文件中 要求的环境保护措施 |
环境保护措施的落实情况 |
措施的执行效果及未采取 措施的原因 |
|
施工期 |
生态影响 |
生态保护措施: ①施工区绿化采取分区绿化、分期实施、近期绿 化与远期发展相结合,防尘减噪与美化环境相结 合的原则,分期分批对施工区进行绿化; ②尽快清除地面杂物,进行土地整治,恢复植被。对于确实难于短时间内恢复植被的,采用生物措施进行土壤改良; ③建设单位应避免未经沉淀处理的废水直接排入 河涌,同时尽可能缩短施工工期;施工营地设置 临时排水措施; ④施工过程中将开挖料及时运至指定的地点集中 堆放并加以防护。 |
①项目施工过程中已按照国家和地方的 相关规定排放余泥渣土,运输车辆进行覆 盖和密封; ②已在施工现场设集水沉砂池和排水沟; ③挖土方随挖随运,以及对临时堆土方进行遮盖; |
在施工期间,未出现胡乱弃渣及运输汽车沿途洒落等情况;未出现废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河涌等情况。 |
污染影响 |
水污染防治措施: ①生活污水经化粪池、隔油隔渣池处理后上清水回用于生产;沉淀物定期清掏用作农田肥料 ②施工场地做好各项排水、截水、防止水土流失 的设计,做好必要的防护坡及引水渠; ③合理安排施工计划和施工程序,雨季中尽量减 少裸土的暴露时间,避免降雨的直接冲刷,在暴 雨期还应采取应急措施,用覆盖物覆盖新开挖的 陡坡,防止冲刷和塌崩; ④在施工场地做到土料随埋随压,不留松土;并 构筑相应容量的集水沉砂池,施工废水经沉淀后 才能外排; ⑤混凝土养护产生的碱性废水,应作中和处理, 静置后再排放; ⑥施工机械、车辆维修应在指定的维修场,禁止 在河边或随地清洗施工机械、车辆,避免机械清 洗含有废水排入周围水体。 |
①生活污水经化粪池、隔油隔渣池处理后定期清掏用作农田肥料 ②施工场地做好各项排水、截水、防止水 土流失的措施,施工废水经过沉淀池沉淀 等处理后回用于施工现场; ③施工场地做到土料随埋随压,不留松 土,开挖工程尽量避开雨季; ④施工机械、车辆维修场,设置在远离河 涌的区域。 |
故黄河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 中IV类水质标准, |
|
施工期 |
|
|||
|
||||
大气污染防治措施: |
①本验收项目施工现场及运输道路每天定期洒水,项目施工现场的扬尘得到有效控制; ②工地运料车辆采取覆盖措施,进出工地时将车身、轮胎冲洗干净; ③项目合理设置建筑物料、建筑废料堆放场,采取了定期喷水、覆盖、压实等,并及时清运; ④没有焚烧建筑废料; ⑤清扫路面积尘先洒水,防止扬尘; ⑥及时清运淤泥,减少臭气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
施工废气:项目施工期废气排放执行《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2级标准要求 |
||
①定期对施工现场及运输道路洒水; ②施工料场等应远离敏感点边界设置; ③工地运料车辆应采用密闭式车辆或采取覆盖措 施,且车辆不宜装载过满,车辆出工地时,应将 车身及轮胎冲洗干净;同时合理安排运输车辆的 行走路线和施工计划,尽量避开环境敏感目标; 物料堆放场地加盖蓬布或洒水;车辆经过敏感点区域及进入施工现场时,装卸材料应做到轻拿轻 放,工程车辆慢速行驶; ④施工现场的主要道路必须进行硬化处理,土方 应集中堆放。裸露的场地和集中堆放的土方应采 取覆盖、固化或绿化等措施; ⑤加强回填土堆放场的管理,要制定土方表面的 压实、定期喷水、覆盖等措施;不需要的泥土、 建筑材料弃渣应及时运走,不宜长时间堆积; ⑥堆放场地加盖蓬布或洒水,对建筑垃圾及弃土 应及时处理、清运; ⑦施工期间,对于工地内裸露地面,应采取覆盖 防尘布或防尘网、铺设细石、植被绿化等措施减 少扬尘; ⑧施工期间,施工工地内及工地出口至铺装道路 间的车行道路,应采取铺设钢板或铺设水泥混凝 土、沥青混凝上等,或用细石、礁渣等铺设,并 辅以洒水等措施,保持路面清洁; ⑨施工工地道路积尘可采用吸尘或冲洗的方法清 洁,不得在未实施洒水等抑尘措施情况下进行直 接清扫。 |
||||
|
|
|
|
|
噪声污染防治措施: |
①本验收项目对施工时间进行严格要求, 施工的作业时间严格限制在 8 时至 12 时, 14 时至 20 时; ②项目采用了低噪音设备和工艺,避免多台设备同时施工;对产生噪声机械采取降噪措施; ③对施工人员发放了必要的防护用品; ④严格管理施工现场,运输车辆进出不鸣笛,装卸材料轻拿轻放; ⑤施工现场设置了围蔽,以降低施工作业对周围环境的干扰和影响。 |
本项目施工期噪声排放执行《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 |
||
①合理安排施工时间,严禁高噪声设备在作息时 间(中午和夜间)作业,将噪声级大的工作尽量 安排在白天,夜间严禁施工; ②合理布局施工场地,避免在同一地点安排大量 动力机械设备,以免局部声级过高。对位置相对 固定的机械设备,尽量在工棚内操作;不能进入 棚内的,可采取围档之类的单面声屏障; ③加强运输车辆的管理,按规定组织车辆运输, 合理规定运输通道,尽量避开环境敏感目标,减 少交通堵塞。车辆经过敏感点区域及进入施工现 场时,车辆应限速行驶,严禁鸣笛,装卸材料应 做到轻拿轻放,可减少行走时产生的汽车噪声; ④严格按《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 12523-2011),对施工场界进行噪声控制,对因生产工艺要求或其他特殊需要,确需在夜间进行超 过噪声标准施工的,施工前建设单位应向有关部 门提出中请,经批难后方可进行夜间施工。 ⑤施工范围采用文明施工,进行施工现场围蔽, 以降低施工作业对周围环境的干扰和影响。 |
||||
|
|
|||
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措施: ①弃渣拟全部运往弃渣场堆放; ②建筑废料集中处理,分类回收再利用,不能回收利用的则应及时清理出施工现场,严禁将施工营地产生的各类固体废弃物直接在河边堆放或抛入河道; ③生活垃圾定点收集,统一由环卫部门清运; |
①项目施工期建筑垃圾由专业回收单位统一回收处置; ②生活垃圾统一收集后由环卫部门处置; ③形成弃方及淤泥由施工单位负责外运至指定地点处理。 |
良好 |
||
社会影响 |
-- |
-- |
-- |
|
运行期 |
生态影响 |
本项目基本按原地形特点建设、修补。项目完成后可以进一步美化两岸景观,不仅不会造成生态环境及景观破坏,而且会对改善生态环境和景观产生明显有益作用。 |
整治完成后对改善生态环境和景观有明显的改善作用。 |
-- |
污染影响 |
本项目在营运过程中只要加强管理,定期清除河涌中的垃圾和淤泥,对周边环境无影响 |
加强管理,定期清除河涌中的垃圾和淤泥。 |
-- |
|
|
社会影响 |
①河道整治布置同时与河道治理、城市美化、绿 化风景古迹和人文景观保护相结合,效益显著。 ②对社会环境的不利影响主要为在工程建设期 间,要适当征用、占用一定上地,对城区部份居 民生活造成一定影响。 |
本项目施工过程会适当占用一定土地,对附近部份居民生活造成一定影响。 |
项目建设期间无收到投诉 |
施工期 |
生态影响 |
(1) 生态影响 ①项目用地范围内在建设前没有珍稀动植物和水生生物的种类等。 ②由于机械的碾压及施工人员的践踏,在施工作业区周围的土壤将被严重压实,部分施工区的表土将被铲去,导致土地裸露,部分松散土壤可能会随着暴雨径流而冲走,从而导致水土流失。 ③存在施工临时用地、占道等问题。 (2) 调查结果 项目在施工工程没有引起水土流失;开挖形成的弃方及淤泥由施工单位负责外运处置。 项目在施工过程中采取的防止水土流失措施主要包括: ①在施工过程时,没有将施工废渣和机械油污掉落入附近河涌,并且已尽量减少对水体的扰动。 ②做好水土保持措施,水保措施与项目实施要按三同时原则执行, 以尽量减小水土失流对周围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 ③及时掌握热带风暴和暴雨等灾害性天气情况,合理制定施工计划, 在暴雨前及时将填铺的松土压实,减缓暴雨对开挖路面的剧烈冲刷。 ④在施工结束时,做好绿化等生态恢复工作。 |
|
污染影响 |
(1) 主要污染 建设项目施工期主要的污染有施工废水、生活污水、施工扬尘、施工噪声及施工固体废弃物。 (2) 调查结果 ①本验收项目生活污水经化粪池、隔油隔渣池处理后上清液回用于生产;沉淀物定期清掏用作周边农田肥料。项目施工过程产生的泥浆废水经临时沉砂池沉淀等处理后, 回用于施工现场的防尘及其它建筑环节。 ②本验收项目施工现场每天定期洒水,项目施工现场的扬尘得到有效控制;工地运料车辆采取覆盖措施,进出工地时将车身冲洗干净;项目施工现场土方及建筑材料集中堆放,并采取覆盖、固化、围蔽、密闭存放等措施;施工现场没有焚烧建筑废料;施工机械及运输车辆采用符合标准的优质柴油为燃料 ③项目采用了低噪音设备和工艺;对高噪声机械采取降噪措施;施工的作业时间严格限制在 8 时至 12 时,14 时至 20 时,未出现相关投诉。施工期场界可达到《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相关标准限值。 ④固体废物 建筑垃圾、弃土、淤泥送至指定地点,并做好保护措施防止沿途洒落;生活垃圾收集后由环卫部门清运。 经过调查,建设项目施工期间虽然对环境造成一定影响,但经采取 措施后,能做到达标排放,对周围环境及居民的生活的影响降至最低点。 |
社会影响 |
7 本项目施工期适当占用一定土地,对该区部份居民生活造成一定影响。在施工过程中无收到任何投拆。 |
运行期 |
生态影响 |
施工完毕后,由施工过程带来的水土流失尽快得到恢复,裸露地表得到改善,改善项目周边环境的景观,对生态环境影响较小。 |
污染影响 |
本工程运营期间,通过加强管理,定期清除河涌中的垃圾和淤泥, 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小。 |
|
社会影响 |
砀山县故黄河综合治理工程项目,防洪能力得到改善,美化了两岸,并且优化了附近居民的生活环境,对生态生活环境起着改善的作用。 |
项目 |
监测时间监测频次 |
监测点位 |
监测项目 |
监测结果分析 |
|
点位 |
名称 |
||||
生态 |
—— |
—— |
—— |
—— |
—— |
水 |
—— |
—— |
—— |
—— |
—— |
气 |
—— |
—— |
—— |
—— |
—— |
声 |
—— |
—— |
—— |
—— |
—— |
其他 |
—— |
—— |
—— |
—— |
|
备注 |
本工程主要影响集中在施工期,施工期间执行的措施效果较好,已将对环境产生的影响降低到最小,在建设期间没有收到周边居民的投诉。本工程营运期本身不排放污染物,对环境影响甚微,因此营运期不需进行监测。 |
环境管理机构设置(分施工期和运行期) 本项目施工期委托了1.蚌埠市诚信水利工程监理咨询有限公司2.中水淮河安徽恒信工程咨询有限公司进行监督管理。 本项目日常环境保护监督管理工作由中水淮河安徽恒信工程咨询有限公司和蚌埠市诚信水利工工程咨询有限公司共同负责。 |
环境监测能力建设情况 本验收项目为水利建设项目,主体工程已完工,项目实施后加强管理对环境影响较小。 |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表中提出的监测计划及其落实情况 (1) 施工期环境管理和监测计划 施工期应严格执行环保措施,科学文明施工,有效控制施工时间,及时与周边民众沟通意见,并主动接受环保部门的监督指导。制定有效的大气污染、噪声污染及水污染监控计划。加强施工期水土保持监测和水土保持监理工作。 落实情况:项目在施工期间,严格执行环保措施,科学文明施工,有效控制施工时间, 及时与周边民众沟通意见,在建设期间没有收到周边居民的投诉,并主动接受了环保部门的监督指导。制定了有效的大气污染、噪声污染及水污染监控计划。通过加强施工期水土保持监测和水土保持监理工作,使得施工期间的水土流失量降至最少。 (2) 营运期环境管理和监测计划 加强管理,定期清理河涌中的淤泥和垃圾。 |
环境管理状况分析与建议 在施工期间,已采取一系列的环保措施,环境管理状况良好,没有引起周围居民投诉, 也没有引起环境污染事故。 运营期,项目安徽恒信工程咨询有限公司进行监管,保证各种环保设施运行正常。 施工期及运行期采取的环境管理措施基本有效。 |
调查结论与建议 1、工程概况 本项目总投资为12203万元,主要建设内容为对本期项目实际工程量为本期工程实际建设内容为高寨潭上-林屯枢纽的黄河的治理工程整治总长度 15.67千 米主要为拓宽疏浚范围自高潭闸上至林纽纽(3+500~19+170),长度15.67Km。桥梁工程:拆除重建园艺场后桥(13+650)宿州市砀山县葛集镇001县道Z002路口附近、圣德书院桥(16+830)宿州市砀山县良梨镇027乡道,两座桥的建设规模均为12孔20m。砀山县水务局(砀山县科泓水利工程有限公司)于2017年6月委托河南金环环境影响评价有限公司编制《砀山县故黄河综合治理工程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2017年5月25日通过砀山县环境保护局的审批,同意项目选址建设;目前项目已建设完工,依据安徽省水利厅《关于砀山县废黄河治理高寨潭至林屯段治理工程初步设计的批复》皖水基函〔2016〕1677号文件,现建设单位拟进行砀山县故黄河综合治理工程项目(一阶段)自主竣工环境保护验收。 2、建设项目对环评文件落实情况的概论 根据河南金环环境影响评价有限公司编制《砀山县故黄河综合治理工程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及其批复,本调查报告对环评文件所提的各项环境保护措施和实际工程落实情况进行调查,调查结果表明施工期建设过程及营运期均能落实环评文件要求的相关污染防治措施, 与环评文件的要求相一致。对环评文件中未做规定的项目,也积极采取有效的环保措施,减少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和影响。 3、项目现采取措施的有效性 项目严格根据环境影响报告表及审批文件中要求的环境保护措施,基本落实到位。施工期间执行的措施效果较好,在建设期间没有收到周边居民的投诉,已将对环境产生的影响降低到较小。 本工程运行期间不会对周围环境产生影响。 4、调查总结论 根据本次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调查结果,本工程基本落实了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环境保护“三同时”制度,建设过程中主动通过优化设计方案、加强控制了环境影响,达到了环评报告提出的环境保护目的和环境保护目标,已达到企业自主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的相关条件。
5、建议 (1)建议加强环保治理和基础设施的维护及管理,确保营运期间各项污染物长期稳定达标排放。 (2)尽快完成对施工期所破坏的植被的恢复工作,确保尽快恢复两岸的生态环境。 (3)加强定期的巡查工作确保如果出现环境风险问题可以第一时间得到解决。 |